黄龙病发生与病株挖除情况是怎样的?
黄岩区自2002年确认发生柑橘黄龙病疫情以来,疫情迅速发展,全区发生病树数由2002年8510株,2003年113115株,2005年356384株,2007年258613株,6年来累计挖除病树数1353723株。从发病乡(镇)、村数和前后二年的病株增幅等方面统计分析,2002—2005年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
病害特征:柑橘黄龙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根系、枝干和叶片上。
蒂腐病是柑果在贮藏期由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。由于不同真菌为害,可分为黑色蒂腐和褐色蒂腐两种。黑色蒂腐病除为害果实外,还为害柑橘枝干,褐色蒂腐病是柑橘树脂病菌侵染成熟果实引进的。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。
柑橘黄龙病入侵及发生为害动态是怎样的?
根据2002—2007年柑橘黄龙病监测与疫情普查,2002年柑橘黄龙病首次入侵以来,疫情扩散十分迅速,为害趋势逐年加重,形成点多面广的疫情扩散态势。
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类菌原体,其通过柑橘木虱(Aonidiella aurantii)传播,侵入柑橘树体,引发黄叶病、黄化症状、果实变小、口感变差等一系列严重问题。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柑橘的外观和口感,更严重的是,病树逐渐丧失生产力,最终导致树木死亡。
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动态 病株发生率高达2%,平均为0.95%。发生面积8100亩,全县不同程度发生。(3) 柑桔蚜虫发生动态 柑桔蚜虫主要为害新梢和新叶,为害率高达10%,一般为3-5%,昆虫种群密度为100-200头/100枝。
果实受影响时,大小不一或畸形,着色不匀,橘类常表现“红肩”果,橙类则表现为果皮青绿无光泽的“青果”。病害严重时,果树产量和品质均会大大降低。因此,对柑橘黄龙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,需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,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,以保障柑橘的健康成长和产量。
蒂腐病是柑果在贮藏期由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。由于不同真菌为害,可分为黑色蒂腐和褐色蒂腐两种。黑色蒂腐病除为害果实外,还为害柑橘枝干,褐色蒂腐病是柑橘树脂病菌侵染成熟果实引进的。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。
病害影响:柑橘黄龙病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,甚至会导致柑橘树枯死。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,包括南北美洲、亚洲、大洋洲、非洲等地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柑橘种植区均会感染该病害。在中国,已有11个柑橘生产省受到该病害的危害。病害特征:柑橘黄龙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根系、枝干和叶片上。
怎样对柑橘黄龙病疫情普查?
果园疫情调查。以黄梢、斑驳黄化叶和红鼻子果来确定和标记病树,并评估果园发病轻重,为病株挖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。(2)苗圃调查。调查包括芸香科枸橘属、九里香属、金橘属、柑橘属等植物的种子、苗木、接穗、砧木,分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。
在疫情普查的基础上,采取群众自挖与组织专业队砍伐相结合的方法,彻底挖除病树。对失管橘园的病树,各乡镇(街道)投入经费组织专业队进行砍伐和清理。
根据2002—2007年柑橘黄龙病监测与疫情普查,2002年柑橘黄龙病首次入侵以来,疫情扩散十分迅速,为害趋势逐年加重,形成点多面广的疫情扩散态势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