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仲景为人治病的故事
1、张仲景尽管医术高明,远近闻名,但他遵照其叔父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的教诲,除了勤学实践过去医学著作外,只要听到哪里有名医,有治病的好方子,就去拜师,就去寻求。范牧在《张仲景的传说》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。说有一个南阳名医叫沈槐,已经七十多岁了,但无子女,后继无人,没法将医术传给子孙,慢慢愁成病了。
2、张仲景的朋友宁远因患消渴之症,张仲景预判其病情并开方治疗。宁远起初不信,直至病情发展如其所料才悔悟。张仲景建议他游山玩水,宁远后来在茅山遇见老道,治好了自己的病。受到启发,张仲景决定去茅山学医。凭借勤学博采,张仲景医术超群。
3、襄阳访医 张仲景年轻的时候,在医学上就有了名望。但他仍勤奋好学,四处查访名基,登门求教。
4、张仲景在医学上出了名,还虚心地为同行医病,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。从前,一些郎中们,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,一般都不外传。那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,已经七十多岁了,还没有子女。他整天惆怅后继无人,饭吃不下,觉睡不着,慢慢忧虑成病了。
5、张仲景舍「祛寒娇耳汤」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。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,每到冬至这一天,人们都要包娇耳吃。「娇耳」又称「饺儿」,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。传说吃了冬至饺子,包管耳朵不会冻伤。中国南方则在冬至吃糯米团,并且要搓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黏在门环上。
发表评论